曾经:草珊瑚定情 出生于山西太原的胡妮,是江苏花样游泳队队员,同时也是国家集训队队员。
1994年的最后一天,胡妮孤身一人来到南京,成为江苏花样游泳队的一员。一个女孩子远离父母,而且从事的又是单调的体育训练比赛,胡妮自然需要朋友。为了备战第八届全运会,张军从国家队回到省队,在南京体院训练。巧合的是,张军与胡妮住在一栋楼里。在一次运动员聚会上,两人相识了。
以后的交往,也大多是集体性的,训练的闲暇,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感受,聊聊天,吃吃饭什么的。直到有一天胡妮感冒了……
张军与胡妮的爱情之路旁盛开的不是玫瑰花,却是一盒草珊瑚含片。在张军与胡妮相识半年后的一天,胡妮突然感冒了。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但是由于胡妮在南京举目无亲,特别需要关心。女孩子一旦感到孤单,再加上生病,内心就不免难过。张军立刻就为胡妮配了一盒草珊瑚含片。这个举动有力而彻底地撞开了胡妮的心扉。张军的这个举动在胡妮的眼里,除了关心以外,显然还有其他潜台词。“我当时就觉得张军挺细心的。他仅会照顾人,还想得很周到。”胡妮一脸幸福地说。
曾经:三弄“阴阳行”
其实张军从踏入羽坛到成为奥运冠军,整个历程充满了阴差阳错。
第一次,“无奈”选择羽毛球。张军6岁时,父亲看他身材不错,就送他到学校去练体操。谁知他不是这块料。没办法,又去练游泳。那么小的孩子练冬泳,身子冻得瑟瑟发抖,父母看着不忍心,再让他去武术班。结果市武术队招生时,他又落选了。走投无路之际,少年体校的羽毛球教练周建国看上了他。无心插柳的张军从此走上了打羽毛球的道路。不过,张军后来说:“几次病急乱投医也有好处,最大的好处是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体能基础。”
第二次,从单打到双打。张军最早练的是单打。但在1993年的一次全国青少年比赛中,他比赛发挥失常。教练一气之下让他改练双打。谁知张军因祸得福。第二年的全国比赛中,他和另两位江苏选手沈龙和顾琼搭档,夺得了男双和混双的两个第二。1996年,张军进入国家二队,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和沈龙搭档,一直给世界冠军顾俊和葛菲当陪练。
第三次,搭档受伤,主攻混双。在中国羽毛球队,谁都知道张军的强项是男双。他和上海选手张尉搭档,这奥运会前一直是全国第一。然而在备战奥运的一次训练中,张尉意外拉伤腹肌,使张军再次面临严峻考验。没想到孤注一掷于混双的张军硬是拼了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在胸前。
曾经:凭斗志取胜
“除了羽毛球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我喜欢那种激烈勇猛的对抗,喜欢那种跌宕起伏的场面。更重要的是,我喜欢那种不到最后一秒不言输的拼劲和执着。”张军平静地说。
然而这句话背后体现出的张军却远远悖于那种平静。因为他本是一个在比赛中横空出世、狂放不羁、以顽强的士气硬生生压垮对手的张军。奥运会混双决赛后,他的对手印尼名将特里库斯这样评价张军:“为了对付他们,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我仍然没有想到,他们这样难打———他们的信心和士气简直是无形的杀手,让你防不胜防!”
赛场上的张军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观看过他比赛的观众一定都难以忘怀他在比赛中狂热的表现:他可以从身后、胯下甚至飞身鱼跃将球回到最令对手难受的位置上,他可以在后场一个大力杀球后发出震慑人心的怒吼,他可以不顾落后不顾失误,仍然以暴风骤雨般不可阻挡的气势,发动一轮轮凌厉的进攻再进攻!
这就是张军翻盘对手的绝杀,也是“军”威的极致展示。
(球报 李欣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