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我国第22个教师节之际,北大燕东园里的一位老人度过了百岁寿辰。
但是,就连周围的老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位名叫林启武的北大老教授,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的许多个第一———第一个把国际射箭技术和规则、六人制排球、门球引进中国;第一个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参加国际比赛;为中国培训出第一批国际羽毛球裁判;担任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的首任名誉主编……
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更是献给体育事业的一生。
鲜明个性
百岁老人习惯吻别礼
第一次见到林老是在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是老人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时候,他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一双孙女从法国带回来的擦得锃亮的皮鞋,还戴上了他最喜欢的棒球帽出来迎接客人。
家里一开Party就高兴
看着不大的屋里围着两个女儿和三个孙子、孙女,老人一下子就开心起来。“It
is a nice par-ty!”一进门,林老就觉得家里热闹得像是在开舞会。
因为年纪的原因,老人必须让家里的保姆搀着走进来。但看着客厅里迎接他的家人和记者们,老人不停地用英文说:“我必须快一点,现在太慢了。”一句话就把一屋子的人都逗笑了。
林启武的大女儿介绍说,老人现在已经是四代同堂了,但因为大家都在忙各自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家人在国外,老人平常大多是由两个保姆照顾。“他很喜欢热闹,喜欢一家子围着说说笑笑的。”大女儿说。
“他有时说起话就像个小伙子一样”
林老一进屋摄影记者就开始忙着拍照,老人也一个劲儿地招呼家人和两个保姆和自己合影,坐在正中间的他还不停地举起大拇指说着“Hello”、“OK”。老人平时都是八九点钟起床,如果精神好也会六七点就起来。
林老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做全身按摩,这也是他一辈子从事体育养成的习惯。
因为家里聚了许多人,整个上午老人都显得很兴奋,还主动要求到院子里走走。
家人介绍说,老人非常爱干净,尤其是接待客人时更是要穿戴整齐才可以。“他的那个棒球帽就是他最爱的,我们也经常去体育店里给他买。”老人的小女儿说,因为从小在国外长大,又在美国学习过一段时间,老人只要一高兴就会用英语和别人说话,而且还经常说些美国上世纪20年代很流行的俚语。“他有时说起话就像个小伙子一样。”
会像西方人一样送上拥抱和吻别
忙了一上午,老人有些累,要回房休息。临走时,还不忘主动给女儿和孙女们每人一个吻别。“和女士道别时,父亲都是会像西方人一样送上个拥抱和吻别。”女儿表示,尽管已经百岁了,老人还是不会忽略任何青年时习惯的礼数。
世家风采
用摔跤考验孙女婿
1950年,他第一个把六人制排球、门球引进我国;他是在中国培训羽毛球、乒乓球国际裁判的第一人;1957年他成为第一个带领国家羽毛球队参加国际大赛的教练……在林启武100岁的人生中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而在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时,女儿们又发现了自己的父亲还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多项运动列为子女必修课
年轻时候的林启武是个精通羽毛球、乒乓球、射箭、游泳的运动全才,他要求自己的儿女们也不能在运动上落后。跑步、引体向上、跳高都是孩子们小时候的必修课。
林启武的小女儿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8岁时400米跑了1分56秒,当自己的哥哥、姐姐都已经跑到终点之后,父亲仍旧认真地拿着秒表一直等到她跑完全程。
因地制宜土法练习平衡木
那时候中国体育运动的水平很落后,也很闭塞,不少项目都没有引进到国内,林启武也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他在家门口的院子里找到两棵相距20多米的大柳树,再把一根大圆木桩子架在树杈上,每天三个儿女都要在木桩子上走一遍。“一个人在上面走的时候,父亲还让别人往下拽。谁能不掉下来谁就赢了。”二女儿说。
后来直到上世纪50年代苏联体育代表团访华时,孩子们才知道自己当时走的那个木桩子就是体操里的平衡木。
最早引入拓展训练
除此之外,当时的林老还经常在家里发明一些很新鲜的游戏。“他让我们身体笔直地向前倒下去,前面有一个人接着。”大女儿边说边比画着,按照林老的规矩,倒的人如果可以坚持让对面的人在最低处才接到,那就是赢家。“他告诉我们这个人是最勇敢也最信任别人的一个。”
“这个项目现在叫拓展训练,大小公司里都很流行的。”听了母亲们说起自己小时候做的游戏,孙女们更是很自豪地表示,几十年前就已经在自己家里很平常的游戏,现代人还是热衷得不得了。“这么说,我爷爷也是把拓展训练引入国内的第一人了。”
选孙女婿先和自己比摔跤
现在林老精力大不如前,走路也都要拄着拐杖让保姆扶着才行。但年轻时的他最喜欢和孩子们摔跤,而且必须要他们把自己摔得“五体投地”才算赢。
“那时我大哥大姐已经把他的四肢都按在地上了,他就梗着脖子不认输。”小女儿回忆,每次摔跤的最后一下都是自己坐在父亲头上让他彻底认输。摔跤摔惯了的林老80多岁时,还忘不了用这招儿考察新人,孙女们谈婚论嫁的时候,爷爷还要求必须让未来孙女婿先和自己比摔跤。“爷爷说必须摔赢了他才可以。”孙女们说。
除了体育也爱文艺
其实除了体育外,林老更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子女们小的时候,他带着他们学歌剧《白毛女》的选段。家里的大窗台就是孩子们的舞台,儿子女儿们把窗帘当幕布,大幕一拉开,父亲肯定正端坐在对面沙发上,等着欣赏他们的表演。
上大学时,林启武为了画漫画还用名字的谐音起了个“075”的笔名。只要大学组织看电影到了换片子的时候,他就要把自己画的漫画放到投影前。一组女生坐在板凳上盼着衣服快点干和男生在女生宿舍下急切等待女朋友出来的漫画,成了林启武的成名作。
年轻时在美国哥伦比亚读体育教育硕士的经历,也让林启武对黑人幽默和西方百老汇舞蹈喜爱有加,那时他家里经常会开舞会或举行桥牌比赛。
林启武认为,搞体育的人一定要身体挺拔,精神饱满,而且站在任何人面前都要是一个有风度的绅士,每次接待客人时他都把自己打扮一番。直到自己百岁大寿的时候,家里来客人时林老还都是西装领带一点都不马虎。
特殊贡献
他把羽毛球带到了中国
现在林老的起居饮食全部都由在他家工作了20多年的保姆赵先姐负责。赵先姐介绍,平时家里没人的时候,老人经常要给她讲年轻时候的故事,讲他打球有多棒。“他说自己那时候见山能爬,见水能游!”赵先姐说。
每次五星红旗升起都高兴得不得了
从1935年在当时的燕京大学读完社会学硕士后,林启武就因为体育才华出众留校当起了体育老师。90多岁时林老爷子还天天念叨着要备课。现在的林老最爱看的电视也还是各个体育频道。每次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来老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但如果哪场比赛中国队失利了,家里人怕他生气都不太敢让老人看电视。赵先姐说她每次也都是知道要升国旗、发奖牌时,才把电视拨过来让老爷子看。
中国羽毛球的元勋人物
林启武最大的贡献就是在1936年时把羽毛球引进到了中国,并为我国培训出了第一批可以用英语执法的国际羽毛球裁判,还是我国第一个带领羽毛球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的教练。
体育史学家表示,现代羽毛球1870年起源于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成为了羽毛球霸主。1935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体育教育学硕士的林启武,很快就熟悉了羽毛球的比赛规则和各种打法。
一年后学成归国,林启武就开始在当时的燕京大学开设羽毛球课程,国人也第一次见识到了这项运动。凭着自己的英文功底,林启武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翻译出版羽毛球规则的人。
随着国际比赛逐渐增多,受体育总局委托,他又成了在中国用英语培训羽毛球国际裁判的第一人。
抗战期间把羽毛球改造成板羽球
在八年抗战期间,燕京大学一度关闭,并转移到成都,在那时林启武也没放弃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事业。因为条件艰苦,他把羽毛球改造成了板羽球。
当时随便一块木板就可以做成一个椭圆形球拍,整个球只能用三四根羽毛绑起来。因为两个人可以随意在一块小场地上打球,林启武的板羽球很快就在成都、重庆、西安各个城市流行起来。
把家里的保姆培养成了体育通
现在林老没有了学生,他就开始教家里的保姆。一看到有羽毛球比赛就给保姆讲比赛规则、场上选手的打法。如果看到新队员参赛,还要让保姆按照电视里的说法给他介绍选手名字和背景。
除了羽毛球外,跳水、乒乓球、足球和各项冰上项目也都是林老当年的拿手好戏。每天听林老讲课,家里的保姆也成了体育通。“我以前对体育一窍不通,现在世界杯一场没落。”赵先姐笑着说。
新闻背景
林启武的“第一”传奇
林启武出生于一个泰国华侨家庭,祖籍广东惠阳。中学时代他喜好体育运动,在撑杆跳、跨栏、游泳等方面显露才能。
20岁考进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一直读到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专职体育教师,主持篮球、排球、撑杆跳、跨栏、游泳等方面的教学及训练工作。1935年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体育教育学硕士,一年后回国继续在燕大任教。
新中国成立以后,林启武从事羽毛球的训练工作,是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元勋,并创造了体育运动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位体育杂志主编———1950年,在创办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新体育》时,林启武出任第一任名誉主编。
第一个引入六人制排球———1950年他第一个把六人制排球引进我国。
第一个率领中国羽毛球队出国比赛———1957
年带领首次出访的中国羽毛球队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比赛。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翻译出版羽毛球规则、第一个在中国培训羽毛球国际裁判的人。
第一个引进国际射箭规则———1958年,他第一个把国际射箭技术和规则引进我国,并对全国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培训。
第一个在国内作“体育社会学”论文报告。
第一个在中国培训乒乓球国际裁判。
第一个把门球运动引入中国。
(竞报 邓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