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到22日,6星级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将于天河体育中心挥拍,市民们又将有机会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一流羽坛高手超群的球技。离这顿美味的羽坛“盛宴”还有短短两周,本报将从今天起开设专栏,为关注羽毛球的读者们率先奉上风味各异的餐前特色“小菜”。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现有1200多块羽毛球场地,每年参与羽毛球活动的人数约有1200万人次。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近年的羽毛球国际三大赛冠军榜上总会出现广州籍选手杨维/张洁雯和谢杏芳的芳名。拥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又在竞技体育方面获得突出的佳绩,羽毛球早就成为了广州人心目中的“市球”。
目前,广州羽毛球事业发展正面临着三大机遇。今年是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广州市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强市的目标要求在“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实现,因此,这5年是广州实现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强市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州羽毛球事业的发展。去年11月,中共广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通过决议,明确提出竞技体育要“重点创建羽毛球、足球两个品牌项目”。
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曾在去年的全市羽毛球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羽毛球运动品牌,从“五个一”入手: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流的群众基础;举办一流的重大赛事;建设一流的训练基地和迈向一流的市场开发。
广州是个羽毛球人才辈出的福地,自从1978年组建专业队以来,广州队先后培养出关渭贞、劳玉晶、林燕芬、余锦豪等世界冠军。近两年来,广州籍的杨维、张洁雯、谢杏芳更是国际大赛颁奖台的常客。杨维/张洁雯在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双冠军,而最近蝉联世锦赛冠军的谢杏芳改写了广州市羽毛球运动近年来只有双打冠军的历史,为广州羽毛球女子单打在世界羽坛争得了一席之地。除了专业水平高外,羽毛球作为我市的“市球”,是深受市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普及程度非常高,而广州市业余羽毛球等级赛已经成为群众体育精品。有了如此一流的群众基础,羽毛球运动在广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值得看好。
继成功举办2002年汤姆斯杯尤伯杯世界羽毛球男女子团体锦标赛和2002~2005年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后,广州去年成功获得200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举办权,高水平羽毛球大赛在广州的频繁举行进一步提高了广州羽毛球的国际地位。落户广州的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国际上推广、普及羽毛球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基地之一,其软件和硬件设施已获得国际羽联官员的多次肯定。2002年汤尤杯耗资1200万元,除了小部分由市财政拨款外,其余经费通过市场运作解决,实现了主要依靠市场而不是由财政拨款来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目标。不过,广州在汤尤杯的市场开发上虽然取得成功,但在很多方面还与国内其他体育开发先进城市有一定差距,所以,必须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羽毛球市场,综合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开发羽毛球产业,重点开发以广州羽毛球品牌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市场,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功能,实现羽毛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