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羽毛球网--羽毛球资讯、器材、论坛
羽毛球新闻--羽坛风云
羽毛球竟非印尼第一运动,如此羽球王国怎与中国抗衡

  羽毛球是印尼的“国球”,印尼又有“羽毛球王国”的称号,因此到印尼如果不跟人谈羽毛球的话,很容易便会被理解为“你0UT了 ”。但是,与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太协调的是,印尼政府对于羽毛球的重视及投入程度与中国比起来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此次印尼之行,每每问及印尼的第一运动,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足球。但是,对于印尼人来说,羽毛球毕竟是他们几乎惟一的世界一流水准的项目,因此,印尼羽毛球的俱乐部数量与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可以说是处于第一位的,而这也恰恰是印尼国家羽毛球队获取新生力量之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我的这次印尼之行,恰恰是在海德拉巴世锦赛结束后不久,因此整个印尼羽毛球界可以说依然沉浸在世锦赛无金的反思之中。在采访的过程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感觉到印尼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项目的希望与追求……

 

  印尼体委主席:羡慕中国的体制

 

  印尼体委主席瑞瑞达·苏博沃同时还有两个“国际身份”——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排球联合副主席,这样的身份让她看上去是印尼体育的“第一领导人”,但实际上,在印尼政府的眼中,真正的“一号人物”并不她,而是印尼青年与体育部部长阿迪雅克沙·达乌尔特。因为在印尼,体委就相当于中国的体育总会,青年与体育部才是相当于中国的体育总局。正是因为这种体制上的差异,造成了印尼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为战的局面。一方面,组建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的任务落在了印尼体委的身上,另一方面,国家的体育经费又更多地拨给了青年与体育部。

 

  当我与瑞达坐在一起的时候,这位在去年奥运火炬接力期间接受过我专访的女主席,第一时间感慨的便是:“我们真的非常羡慕中国的体制,政府可以有很多的钱投到一线的运动队身上。”顺着这样的话题,我们自然谈到了今年以来困扰印尼羽毛球队的经费问题。瑞达直言:“印尼羽协主席桑托索将军可以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基本解决了球队生存所必需的经费。但是,相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我们的投入确实太少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印尼羽毛球能否重新与中国队抗衡的重要因素。”

 

  据瑞达透露,目前在印尼,其实相当于存在着两支“国家队”,平时代表印尼参加国际比赛的这支队伍由体委属下的印尼羽协管理,另外一支由青年与体育部组建的队伍基本以年轻人为主,但这支队伍的很多人同时又是国家队的队员,平时并没有正常训练,主要只是给相关队员提供一种待遇方面的保证。

 

  瑞达所说的这种情况,听起来确实有些难以理解,其实解释开来就是,作为印尼体育最高领导机构的青年与体育部,为了向印尼国民树立自己的形象,搞了一个类似于“精英计划”的行动,将各个领域或者项目的优秀人才列入自己的培训计划,然后通过政府拨款,对其训练给予经费方面的支持,待他们基本成熟之后,再“下放”给各级国家队,代表印尼参加国际比赛。比如说,在目前的印尼队中,就有过半的年轻队员是进入了青年与体育部的“国家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年轻队员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国家的经费支持,甚至是得到青年与体育部及印尼体委的双重支持。但这一做法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有些运动员虽然非常优秀,由于没有进入青年与体育部的“国家队名单”,最终却只能得到印尼体委的一份经费支持,最终造成了一名优秀队员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一名普通年轻队员的怪现象,进而形成内耗。

 

  魏仁芳:现在打球的华人越来越少了

 

  印尼羽毛球近年来为何给人的感觉是每况愈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冠军魏仁芳在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因为现在打球的华人子女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现在打羽毛球的华人子女比以前少了呢?魏仁芳无奈地表示:“这也许与华人在印尼的处境变化以及做羽毛球运动员的收入不高有关吧。”据魏仁芳介绍,华人以前在印尼的生存环境很不好,受排挤的现象比较严重,而羽毛球恰恰是华人可以展现才能与才华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很多华人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现在,华人在印尼的整体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自然也就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于是羽毛球也就变得没有那么抢眼或迫切了。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华人现在都在和中国做生意,这也给华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再加上羽毛球运动员的收入跟以前相比并没有增加,华人培养子女打球的兴趣与劲头自然也就下降了。另外,在印尼打羽毛球,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每个月都要一千多甚至两千元人民币,这不是每个印尼家庭都能负担的,打羽毛球的总人数因此也有所下降,优秀人才自然也就减少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应该说也比较重要,那就是现在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明显下降了,而打羽毛球又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印尼羽毛球整体水平的下降甚至再进一步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纪明发:我们已经为伦敦奥运会储备人才

 

  前往印尼羽毛球训练基地吉巴戎采访本来早在我的计划之中,但就在我们即将前往的前一天,突然得到消息:印尼羽毛球队第二天将在市区的塞纳扬体育中心进行体能训练及测试,我们自然也就取消了原订的计划。不过,有一个问题也就此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既然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在吉巴戎,为何还要赶到市区来进行体能训练与测试呢?

 

  第二天,见到印尼队总教练纪明发,我第一时间便将这个问题抛了出去。纪明发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然后以惯常的低声细语回答道:“其实我们在基地也可以训练,只是这里的设施要齐全一些,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队员的体能状况。”纪明发所说的设施齐全的体能训练馆,实际上也就40多平方米大,里面的器械甚至比不上国内最低端的健身场所。羽毛球贵为印尼的“国球”,其训练条件之简陋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印尼羽毛球的现状,纪明发更是实话实说:“我们现在与中国相比,可以说已经是全方位的落后。”但是,对于印尼羽毛球的明天,纪明发似乎并没有丧失信心,他说:“今年初在重组国家队的时候,我们便有意识地加大了对年轻队员的培养,现在我们几乎在每个项目上都有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储备的人才。我想,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这批队员应该可以逐步走向成熟,并缩短与中国队的差距。”在印尼队的训练现场,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年轻陌生的面孔,他们中是否真的会出现新的世界冠军乃至奥运冠军,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

 

  雷迪:我要超越陶菲克

 

  认识雷迪是一个巧合。前往陶菲克所属的万隆SGS俱乐部采访,由于当天适逢周末放假,我们并没有见到任何训练的场景。不过,就在我们盯着训练馆墙上的照片拍个不停的时候,一个穿着人字拖的小男孩走了进来,静静地看着我们,一言不发。若不是陶菲克的启蒙教练苏米拉特介绍,我们谁也意识不到这是一位拿了多项全国冠军的“小球星”。

 

  雷迪今年13岁,在最近几届印尼青少年比赛中都夺得了男单冠军,具备了成为下一个陶菲克的潜力。”不过,当我们连续问雷迪“你是不是希望成为下一个陶菲克”时,他始终一言不发。直到最后似乎是被我们问急了,才突然冒出一句:“我不做陶菲克,我要超越陶菲克!”

 

  老实讲,作为陶菲克的师弟,雷迪竟然不喜欢陶菲克,甚至不想做下一个陶菲克,这让我感觉相当的意外。那么,雷迪究竟是怎样一个男孩呢?教练苏米拉特向我介绍说,雷迪在这家俱乐部已经训练了6年多,最初只是他一个人来训练,后来看到儿子进步明显,他的爸爸妈妈干脆放弃原先的工作,在俱乐部找了看门的工作,直接住到俱乐部来了,受他的影响,现在连他刚刚7岁的妹妹也跟着一起练起了羽毛球。雷迪的故事听起来很有一种丁俊晖式的味道,但小家伙水平究竟如何?我们便想跟他较量一番,但有人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比赛条件”:他只能穿拖鞋而且不能扣杀。结果,一番“车轮战”下来,我们中几位自认多少还有些业余水准的记者,全部喘着粗气败下阵来。

 

  “比赛”结束,雷迪的父亲很得意,主动提出让我们去他们的“家”看一看。说是家,其实只是SGS俱乐部大门口的那间门卫室,总共只有15平方米,一家四口竟然就挤在一张床上!在房子里仅有的一个水泥台上摆满了奖杯,那都是雷迪获得的。虽然这个“家”可以说简陋到了极点,但雷迪父亲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尤其是在介绍儿子的那一个个奖杯的时候。很显然,雷迪已经成为这个家庭最大的骄傲与希望。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判断雷迪未来的成就,但是,像雷迪这样在贫穷中前行的羽球少年恰恰就是印尼的希望呢。在介绍雷迪的时候,苏米拉特看似不经意地补上了一句:“现在整个印尼像雷迪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羽毛球》杂志)

蓝天羽毛球网>> 羽毛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