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芸蕾背后的故事:八天穿烂两双鞋,准备上战场 |
赵芸蕾是个温润的女孩。很阳光,很淡定,品相上佳的宋代定窑玉壶春一般。 赵芸蕾用她的阳光与湿润和队友及搭档,在亚运会羽毛球比赛中给中国队,也给她自己描绘出了靓丽的一抹云彩。 闭关修炼:八天穿烂两双鞋 10月28日,中国羽毛球队奔赴广州,为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做最后冲刺。 收拾集训的行李时,赵芸蕾随手往箱子里塞了两双球鞋。她心里盘算着:备战也就10天光景,等比赛开始后再换新鞋吧。 踏上南下的飞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不是赵芸蕾第一次去羊城打比赛,但是前往一个叫做二沙岛的地方备战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却是头一遭。 从高空鸟瞰,一叶扁舟状的二沙岛孤傲地浮于珠江之上。江水环岛而过,将其与两岸陆地分割开来。此地与武侠小说中描述的“修炼之地”颇有几分相似。事后回想起来,赵芸蕾仍对这次为期10日的“闭关修炼”心有余悸:“简直就像魔鬼训练!” 几乎没有适应的时间,训练课从第一天起就尽是强度高、密度大的项目。队员们被突如其来的上量练散了神儿,一个个肌肉酸痛,浑身不得劲。经验告诉赵芸蕾,这仅仅是个开始,往后只会越来越艰苦。她对自己说:除了咬牙顶住,你没其他选择! 考验,很快便不请自来。 为了强化体能,教练组安排了长跑训练。这恰恰是从小到大最让赵芸蕾怵头的科目。究其缘由,可能是“跑得慢,被罚怕了”,每每她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抬眼望见“野兔子”一般飞奔在队伍最前头的成淑和王晓理,赵芸蕾总是恨自己不争气:发挥不好,跑个倒数第一;发挥好了,跑个倒数第二。凭啥她们能脚下生风,自己的脚下却灌铅似地发沉。无奈之余,她只得硬着头皮一步步艰难地往前挪。 拿了几个倒数第一之后,赵芸蕾开始寻思对策:“不然跟陈导说我实在跑不动了?”可是,刚退役不久,对运动员心理拿捏精准的陈其遒轻易就将这等“雕虫小技”识破,大手一挥:“别废话,跑去!”被当众拆穿的滋味让人郁闷,更让赵芸蕾担心的是,总也跑不动,体能上不去,时间还耽误了。于是,她又想到个办法:既然跑步不是长项,那就挤时间多练点起动和步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总比干瞪眼强。 集训随时间的推移愈加艰辛。 按照老传统,一些没有亚运会任务的队员也来到了二沙岛基地集训。他们大都扮演“陪练”的角色。洪伟、沈烨、柴彪、陶嘉明四位男双小伙儿就经常陪女队员练球,以帮助她们提高运动量。赵芸蕾和伙伴们总被这几个“臭小子”溜得满场飞。一组对抗打下来,累得只剩张着嘴巴大口喘气的劲儿了。但赵芸蕾觉得这种魔鬼般的历练没啥不好:因为她不喜欢世锦赛之前那个娇气的自己;她要逼着自己改变。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俗语放在双打组再合适不过。队员们经常会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偶发灵感,创造点小游戏以缓解压力。在二沙岛集训期间,大家喜欢在练战术时互相下注,“压点钱,更刺激。” 一次女双队内赛,教练将原有组合拆开重新配对。何汉斌把钱压在了于洋/成淑身上。结果,她们以0:2不敌后来问鼎亚运会冠军的田卿/赵芸蕾。命运就这样有意无意地给了赵芸蕾一个暗示。不过,当时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集训结束前一两天,赵芸蕾吃惊地发现:两双球鞋都该“报废”了。正在她为接下来的训练犯难时,工作人员及时将新鞋送了过来。“不然真得光着脚打球了,好丢脸!”除了球鞋,整个封闭训练期间,队员们更换球拍的频率竟是在北京训练时的两倍。断掉的球线更是成堆撮进垃圾箱。 经历了“魔鬼”般的集训,赵芸蕾和队友们心里底气十足。大家做好了准备,向亚运进发。 放低位置:首战冲击韩国队 2010年11月10日一早,身着红白套装的国羽大军正式入住运动员村。 新落成的公寓宽敞明亮。三室一厅,刚好够女双组六个姑娘住在一处。赵芸蕾不由分说地拉着搭档成淑挤进一间小屋。多年的磨合,俩人在生活习惯上已彼此谙熟:成淑知道赵芸蕾睡觉轻,动静稍大点,都容易被吵醒。所以,她会在赵芸蕾躺下后轻轻敲击键盘;看电视也不开声音;而赵芸蕾则尽量“耗”到成淑睡着,自己再躺下。“好姐妹,就得相互体谅。” 收拾停当,姑娘们结伴到“村”里溜达了一圈。除了于洋是“过来人”之外,其他队员都没有经历过大型综合性赛事。赵芸蕾和队友们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瞧瞧,西逛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大家甚至还凑在一处猜测陌生运动员的国籍和项目。“看他黒黑的高高的,应该是打网球的吧?”“打沙排的也可以又高又黑啊!”“那我还猜他是划龙舟的呢……”女孩子们宛若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晚间,赵芸蕾随国羽大军第一次进入改建后的亚运会比赛场馆——天河体育馆——进行适应性训练。她对这里的记忆仅限于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中国公开赛。时隔三年,赵芸蕾感觉场馆地板的弹性比原先大了不少。“旁边场地的男孩子起跳扣杀,我们这边都能清晰地感到震动。比赛的时候要留心。” 此前一天,中国女队得到一个“坏消息”:澳门女团由于运动员资格问题,退出首轮比赛。这也意味着中国姑娘们一上来就要遭遇韩国队。为了适应对手在第一双打和第二双打上的调整,教练组决定将成淑和赵芸蕾拆开,让排名较低的田卿与赵芸蕾组成新搭档。对此,赵芸蕾并没多想:“只要中国女团能获得冠军,谁上都一样。” 12日下午,赵芸蕾和队友教练一起涌进总教练李永波的房间。大家挤在一处,席地而坐,听总教头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赛前动员。“放低位置,冲击韩国。”赵芸蕾把这个信条牢记于心,帮助中国队完成复仇一战的愿望愈加强烈。 当开幕式绚烂的礼花划破羊城的夜空,赵芸蕾的亚运之旅正式启程,中国羽毛球队的亚运之旅也正式启程。 决赛女团:时刻准备上战场 尽管每位球员都期待踏上赛场,为中国队夺取团体冠军拿下至关紧要的一分,但大多数人却只能做个“看客”。赵芸蕾便为此倍感纠结。 13日一早,女队来到天河体育馆观看男队的团体赛首秀。20分钟不到,椅子还没坐热,姑娘们便匆忙起身奔赴训练馆。然而,就是这短暂的时光,却让赵芸蕾嗅到了综合性大赛独一无二的气息,同时也意识到肩头责任的重大。在随后的训练中,她主动要求贺导女双教练贺向阳给自己加练了几组多球。“昨天练得不好,今天补上去!” 就在全队上下为第二天迎战韩国做最后冲刺时,于洋不慎腰椎一个小关节错位,能否上场被打了个大问号。经过思考,教练组决定让先前做过搭档的马晋/王晓理重新“复合”,出任第一双打。谁承想到了次日清晨,马晋又出了状况,胃部不适让她很难坚持比赛。幸好于洋经过一晚上的治疗已无大碍,名单再度变回于洋/王晓理。 其实,在赵芸蕾的内心深处,也经历了一场如改换名单般颠来倒去的波动:好容易打上亚运会,又是中国女队对韩国女队的复仇之战,若队友们3:0早早结束战斗,自己就没了拼杀的机会,太不过瘾;但是,万一比赛真的拖入第四场,中国队可能会遭遇险境。这又是自己不愿看到的…… 比赛开始后,赵芸蕾和田卿一边盯着场上,一边积极热身。直到汪鑫赢下第二分,赵芸蕾的内心仍在“想上场又不想上场”的矛盾中饱受煎熬。当第二单打王适娴拿下第一局,赵芸蕾和田卿干脆停止活动,坐下来看球。谁知王适娴第二局却被对手扳回一分,“吓得”她俩又慌忙起身再次开始热身运动。好在中国队最终如愿获胜。 经历了内心深处的微小波动,赵芸蕾在转天的女团决赛中淡定地坐上了运动员席。这次,她和田卿被安排在第五个出场。“如果打到我们,那就拼了。”她对自己说。当第三单打蒋燕皎帮助中国将大比分锁定在3:0时,赵芸蕾和队友们一起手持国旗冲进球场,享受胜利的喜悦。大概是高兴过了头,赛后,姑娘们在李永波总教练的带领下一起伸出左手在胸前摆出统一的POSE合影留念,只有赵芸蕾一人伸成了右手,遭到了朋友们好一通“奚落”。就连姑娘自己也觉得好笑:“当时不知道脑子在想什么,总之是太幸福啦!” 搭档换人:临大事而有静气 团体赛没能为中国队出上力,赵芸蕾铆足了一股劲儿。她要在接下来的单项赛上,和成淑一起全力以赴守好所处半区的防线。 然而,旦夕祸福,人力难为。15日下午还沉浸在女团夺冠喜悦中的成淑,在晚间男团决赛前的训练课上不慎扭伤了脚,单项赛被判“死刑”。田卿代替她与赵芸蕾组成临时搭档。 现实残酷,痛彻心扉。那一晚,南通姑娘成淑失魂落魄,哭得泣不成声。 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把踌躇满志的赵芸蕾拍蒙了。从情感上讲,没人可以取代成淑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们曾经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经历挫折的淬炼,一起饱尝胜利的喜悦。而今,在携手登攀新高峰的路途中,同伴却毫无预兆地轰然倒下,赵芸蕾感觉心被掏空了。 但她又不得不保持理智与坚强。因为她明白——尽人事,知天命。成淑已几近崩溃,如果自己跟着方寸大乱,非但不能帮助同伴,对接下来的比赛也没有半点益处。于是,赵芸蕾搂住好友的肩膀,一次又一次帮她拭干泪水,轻声安慰道:无论如何,我们俩个的梦想是一样的。如果是我受伤,一样会被换下去。今后的路还长,我们俩还要一起走。 11月18日,成淑跟随一部分队友先行返回北京。走前,她每天都会到赛场看一看搭档的比赛。运动员公寓的那间小屋不再拥挤。望着空落落的床铺,赵芸蕾心里不是滋味。但转念一想:“回去对成淑来说是件好事。至少可以离伤心地远一些。” 就在这一天,中国两对男双组合均被淘汰,无缘四强,成为国羽大军中第一个退出金牌争夺的单项组。一直把蔡赟视若偶像的赵芸蕾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留言,希望“风云”可以振作起来,继续向前。在她心里,咬咬牙,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无论是伤病还是失利,忍受痛楚并最终战胜它是中国羽毛球队每一位队员必须学会的功课。对于仍在赛场上打拼的人而言,留下,就意味着肩头还担有重任。赵芸蕾说:“决不能带着情绪打球”。现在该做的,是要尽快和新搭档田卿完成磨合,帮助中国女双会师决赛是接下来几天的目标。 临时搭档:上演奇迹夺金牌 追本溯源,赵芸蕾和田卿在国家羽毛球队二队时曾经做过搭档。备战本届亚运会,由于教练组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在平日训练期间就经常打乱原有组合,重新配对进行练习。赵芸蕾和田卿也没少在一起搭档。成淑受伤离开后,不太善于言辞表达的田卿就暗暗许愿:要好好努力,和小熊(赵芸蕾绰号)一起守住自己这条线。于是,每场比赛之前,赵芸蕾和田卿都会看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技术录像。场上出现问题,她们便会及时沟通加以改进。很快,两人便明确了技术特点:既然进攻都不凶,那么就靠多拍一点点寻找对手的漏洞。 一路打进决赛,赵芸蕾和田卿未丢一局。真正的考验,来自中国队内部。尽管于洋/王晓理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教练们口中的“强强联合”,她俩绝对具备了世界第一的实力。不过赵芸蕾/田卿的球路让于洋/王晓理没有摸透。经过三局苦斗,“临时搭档”奇迹般地夺取金牌。羽球天王赵建华对她们评价颇高:这对组合,像极了当年的葛菲/顾俊。 在许多教练、队友甚至是队医眼中,赵芸蕾一直是个温和如水的女孩。淡定是她的常态,大起大落的情绪,并不多见。然而,夺得女双冠军的那一刻,赵芸蕾与田卿紧紧相拥,不禁潸然泪下。在她的内心深处,悄悄地分给了远在北京的成淑一份成功的喜悦。“我的金牌里也有她的汗水。我们永远都是好姐妹。” 其实,与赵芸蕾一起分享快乐的,还有她的父亲和母亲。从女团比赛开始,赵爸爸和赵妈妈就来到广州为女儿加油。由于不能私自外出,直到女双夺冠,赵芸蕾仍没能和父母吃上一顿团圆饭。甚至是同在一片赛场,一家人也只能靠手机联络。“夺冠之后,妈妈在看台上给我打了个电话,向我表示祝贺。他们很怕打扰我比赛,所以一直都没有好好聚聚。” 咫尺天涯的惦念,只有体味过的人才懂得个中滋味。 成败得失:收获生命之要义 女双封后,赵芸蕾难以平复激动的心绪。回到运动员村已是凌晨两点多。躺下后,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不能寐,“感觉特别热”。入睡,大概花掉了她近一小时的时间:前30分钟,回味女双夺冠;后30分钟,展望混双决赛。 搭档之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彼此信任。赵芸蕾说,在这点上,自己是幸运的:“不仅搭档好,而且整个双打组都是互帮互助。” 研究技术录像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赛前的准备会上,双打组常常是四五位球员加两三位教练挤在一间小屋里,守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技术录像。“输球的队友常常会给我们提一些建议,”赵芸蕾描述着那副热闹场景,“他们会提醒我们注意什么样的路线,对方在场上有什么弱点,要避免什么样的失误,把他们在场上失利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是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哈哈!” 可惜的是,赵芸蕾/张楠在决赛中并没有凭借“智囊团”的支持击败韩国组合李孝贞/申白哲。一日之间体味冰火两重天,淡定的赵芸蕾面对镜头再度落泪:“我哭不是因为我没拿到三枚金牌,而是很遗憾没有替中国队保住这个冠军。” 事实上,如果赵芸蕾能够夺下混双金牌,那么她就追平了老乡高崚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创造的傲人战绩。“所以说我还差得远。”在赵芸蕾心中,高崚就像一座山,“我不是要去超越她,而是先要向她看齐。她永远是我的目标和榜样。” 回京后,赵芸蕾打算把她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的两金一银三枚奖牌寄回家,挂进记录她成长历程的壁橱里。“这些奖牌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吧。其实更大的收获是我理解了教练和师哥师姐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付出才有希望!” 是的,希望一如空气、阳光和水,是人生轨迹的方向盘。付出的越多,希望就越大,因此就不会夸大付出定有回报的因果判断,不会回避付出未必有回报的现实;不会以眼前的得失论英雄,也不会让人生的轨迹跑偏。 对赵芸蕾来说,她收获的不只是三块奖牌,还有比奖牌更沉甸甸的东西——生命的底蕴。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