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杏芳也是志愿者,退役运动员换个岗位发挥余热 |
广州亚运会上,退役一年的谢杏芳有了新头衔——亚组委志愿者部招募调配办副主任,负责6个亚运场馆的志愿者管理工作。 现如今,像谢杏芳一样,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番天地,邓亚萍、杨扬等人的成功转型更是被人津津乐道。但是,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如何把他们的成功“复制”,是体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事关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从6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为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内容包括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打好文化教育基础;拓宽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发挥国家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示范作用,抓好运动队的文化学习;完善并落实各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构建和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帮助运动员顺利实现职业转化;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施等。 如果把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比作宝塔,《指导意见》的提出,将会更好地帮助那些在塔腰和塔基的运动员解决教育和保障问题。 为了落实这一系列新政策,国家体育总局在之后的专项座谈会上指出了若干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各地要加紧落实公办体校应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加大经费投入这项政策;各级体育部门、各级体校要积极吸纳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纳入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必修课程;教育和体育部门要编写适合运动员文化教育特点的教材;小学阶段的业余体校和初中阶段的体校,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应纳入当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计划并给予同等的财政拨款等。总局于7月底部署在重庆、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开始试点,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探路”。 此外,总局训练局今年4月挂牌成立了国家队运动员文化教育中心,并研究提出了“4+X”的素质教育主体内容框架,确立以“运动员体能训练基础知识、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励志教育与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四个必修课程为核心,应用文写作、英语、电脑、美术、音乐等文化课程为“X”进行选修,率先在中国乒乓球队进行试点。目前,驻训练局的各支国家队都已不同程度地参加了素质教育的课程学习。 同时,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和国家留学基金委今年联合打造了“冠军班”赴美留学项目,赴美留学人员包括陈中、罗雪娟、王冰玉等19名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国家留学基金委此次更是破例在硕士层面,以国家公派形式选派冠军班学员到国外学习。 随后,在10月启动的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则在试点对象中,把退役运动员这一群体纳入其中。 (新浪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