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一五” 羽毛球项目高速发展合作共赢 |
“十一五”期间,中国羽毛球协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紧紧围绕“规范赛制、培育赛事”这一主题展开。赛事的举办离不开承办比赛的当地政府、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规范、培育、引导”这一指导思想下,企业与赛事的合作也被纳入“规范”的行列。中国羽协官员坦承,平衡各企业间的利益是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羽协就是尽力保障企业的利益且实现共赢。 合作共赢 2006年,中国羽协将东西南北中大赛的规模从此前每年1至2站增至“5+1”,这极大地调动了羽毛球爱好者的参赛积极性。羽毛球业余比赛寻找赞助商很难,开始就寻找总冠名企业更不现实,因此中国羽协先从自身的合作品牌企业着手筛选,最终选择了“比较安全的合作模式”,即与羽毛球器材生产商合作。 以东西南北中大赛为例,红双喜、凯胜、胜利、双鱼、尤尼克斯等五家赞助商分别作为五个分站赛和总决赛的赞助商参与其中。将五个品牌吸纳进来,大家作为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办好赛事,从竞争对手到合作共赢,是创新的模式。五家合作伙伴、五个分站赛、签约五年,从标志、现场广告牌、横幅等宣传的排序到分别负责一站分站赛,大家有序轮转,合理流动。此外,每年还举行座谈、总结,与赛事紧密挂钩,共同宣传,从而成功打造了东西南北中这一品牌赛事。 羽毛球业余赛有一个特点——参赛选手是企业的直接消费者,抓住这一特点,中国羽协给企业定制了这样一个宣传和推广的机会。五个羽毛球器材生产商的直接加盟也有利于自身品牌的推广和宣传。 多企涉“羽” 整个“十一五”期间,业余羽毛球赛从2006年的2000余人增至2010年的5000余人,人数的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除了与中国羽协长期合作的5家器材生产企业外,还有多家企业涉足业余羽毛球比赛。 中国羽协为何不将单一赛事的赞助“垄断”?这与赛事的发展和特点有关。“十一五”是中国羽协赛事培育期,主要以规范竞赛规程、整合赛事工作为重心,到现在东西南北中大赛的总冠名仍然空置。 市场培育期的特点是:除了羽毛球器材企业外,其他企业赞助业余赛事主要以短期行为为主;赛事本身因缺乏明星等亮点新闻难以满足企业的宣传需求;赛事正值培育期,企业认知度较低。不过,中国羽协相信,当这个赛事逐步壮大成为品牌后,会自动吸引大企业加盟。 根据中国羽协与承办城市签订的协议,承办方有市场开发的权益和收益,这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些地方性企业陆续加入其中,有的是主动加入,有的是借助平台自我宣传。无论参与的动机何在,但总的趋势是,业余羽毛球的市场开发已开始走出单纯依靠器材生产商支援的路子,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今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羽毛球业余俱乐部赛总决赛由黑山谷冠名,这是重庆的旅游胜地,承办方巧妙地利用羽毛球做铺垫,进行自我宣传和包装。这说明,通过羽毛球业余赛这一平台能够发掘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好的合作契机。 回顾“十一五”,业余羽毛球市场开发工作相对简单,中国羽协正在完善“十二五”的发展纲要,市场开发是重要一环。本着平稳发展、合理整合的原则,在遵循市场规律和羽毛球项目特点的大前提下,中国羽协将遵照“十二五”的纲要深化业余羽毛球赛事的改革、推进羽毛球全民健身的力度。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