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职业化限制林丹发展,商业化关键全系职业化 |
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因为在去年参加的羽毛球分站数过少,最终导致积分偏低无缘一月份在台北举行的羽联总决赛,但对于在广州亚运会战胜积分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天王李宗伟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超级全满贯,随后完成与谢杏芳的神雕侠侣婚姻,这对于林丹来说总是喜气洋洋的,是迎接新年的好心情。 林丹作为囊括奥运会、世锦赛、全英赛、苏杯、汤杯、亚锦赛、世界杯和亚运会在内全部冠军的羽毛球史上第一人,他不仅是中国羽毛球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更是世界羽坛的标志性旗帜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偶像与实力俱佳的顶尖羽毛球运动员,其身上的商业价值自然不会低,根据媒体为他在过去一年收入的算账,林丹的身价高达1200万,而这其中有大约1000万的收入来自赞助费,可见林丹在商业方面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他羽坛“一哥”的绝对地位。 不过这仅仅只是作为羽毛球领域拔尖的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的另两位代表人物姚明与刘翔作比较,我们依然会发现差距悬殊,姚明去年即使赛季报销也收获了2840万美元,而刘翔的收入也有六千多万元,这个差距的鸿沟不可谓不大。如果再放开范围到整个体坛去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林丹的收入与那些顶尖运动员比较起来实在是相差太远。刨去美国体坛高尔夫王者老虎伍兹、网球明星大小威廉姆斯姐妹、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等巨星,就算是仅仅在除美国外的国际体坛明星上比较,我们会发现前二十位仅有姚明这一位中国面孔位列第八,其余皆是网球明星费德勒、纳达尔,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梅西、C罗与篮球明星姚明、诺维斯基等的面孔,这说明体育项目的差异性也是造就收入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 林丹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作为羽毛球运动员,他们的收入很难和篮球、足球和网球这些运动领域的球员相提并论,因为最本质的差别就是各项运动项目之间职业化程度与商业化程度的大不相同。毋庸置疑世界第一运动是足球,而足球在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化水准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当然这前提是要摘除中国的伪职业足球,除了拥有欧洲五大联赛诸如英超、西甲、意甲等这样的顶级联赛,还有世界杯这样的全世界盛会;篮球方面则是以美国的NBA联赛马首是瞻,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的NBA更是在职业方面达到的极致;而网球则有澳网、温网、美网、法网这样的四大满贯赛事。这些赛事的共同特点都是高度的职业化,而职业化伴随而来的就是高度商业化的包装与运作,因此作为主体的运动员也自然而然身价与收入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羽毛球的职业化进程显然依然难以达到这些运动项目的高度,且在历史积淀方面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仅仅有全英赛还算具有相当的历史底蕴,而其他只能是遑论了,这与欧洲足球俱乐部高达百年的历史,与NBA联赛长达六十多年的历史相比差太远了。羽毛球的发展不仅依托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出现,更需要高水平与更职业化更商业化的赛事。当然还有一个存在制约的因素就是羽毛球的统治力基本云集在亚洲区域范围内,而欧洲的强国丹麦、德国、英格兰等国都已经出现严重的高手断层现象,这会成为羽毛球运动在全球发展的一个瓶颈,只有突破这个关卡才能造就羽毛球运动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同样存在这个严峻的问题,且比之羽毛球运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乒乓球球队在在国际上的重大赛事间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而中国乒协曾经提出来的“养狼计划”与打造乒坛NBA等宏伟构想全部打了水漂,在体制化乒超联赛更加的是伪职业化代表,如此造就的商业代言低迷也就不足为怪,也难怪林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地笑侃羽毛球运动员的代言行情要好于乒乓球运动员。 伪职业化是体育运动项目向商业化过渡的阿喀琉斯之踵,这造就了所在领域运动员的商业收入与高度职业化项目运动员的天壤之别,同时这种伪职业化的模式还是阻碍该项运动向全世界推广普及发展的最大拦路虎,这方面中国的“职业体育”尤其是需要引以为戒。 (新浪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