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如愿四连冠女单依旧是心病,羽球未来在亚洲 |
苏迪曼杯落幕 中国队第二次实现四连冠 东强西弱格局未变 刚刚在中国青岛结束的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上,中国队如愿第二次实现了苏杯四连冠的目标。欧洲老牌劲旅丹麦队仅获亚军,保全了欧洲的面子。但从具体过程来看不难发现,世界羽坛格局正在悄然变化,东强西弱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羽毛球项目的未来,无疑要依靠亚洲。 欧洲已成颓势 尽管羽毛球起源于欧洲,但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这个项目已成了亚洲人把持的舞台。在近十年里,欧洲列强日益消退,眼下仅剩丹麦一枝独秀。但丹麦队近年来日趋老化,已无法担起欧亚对抗的重任。当年叱咤羽坛的金童皮特·盖德已经35岁,女单鲍恩(拉斯姆森)也已32岁,其身后至今无人可出其左右。加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活跃的海外兵团的女将们,也已进入了退役倒计时阶段,使得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的欧洲羽球已成颓势。 虽然丹麦队在本届苏杯中获得了亚军,但这更多是得益于“雪藏”主力的印尼以及抽签的运气,其实力已在四强之外。 亚洲人才济济 与欧洲渐显颓势相比,亚洲则呈现出人才辈出的局面。在本届苏杯赛上,日本、中华台北的一些新人展现出不俗的实力,日本的佐佐木翔在小组赛中让中国的林丹出了一身冷汗,中华台北的李胜木/方介民则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组合鲍伊/莫根森,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而中国队阵中更是人才众多,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将比比皆是,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也是人才济济。只可惜多年来印尼和马来西亚内耗过大,延迟了新人崛起的速度。不过较之欧洲的颓势,亚洲充满活力。 羽球更适应亚洲 为提高羽毛球的吸引力,世界羽联近年来做了很多努力。从赛制到着衣的改革无一不是从欧洲立场出发,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羽毛球项目的未来还是在亚洲。 竞技体育项目若单论力量和速度,欧美占有强势,但技巧和柔韧亚洲占强,羽毛球实乃集技巧、力量、速度、柔韧等诸多运动因素于一身的项目,更适于在亚洲发展。从1996年羽毛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四届奥运会亚洲国家拿走了90%以上的金牌。这极大地刺激了亚洲国家对羽毛球项目的兴趣,其程度远超欧美国家。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世界羽联三大团体赛的冠军均为亚洲球队所获得,而赛事举办地也大多居于亚洲。不难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羽毛球将延续在亚洲腾飞的趋势。 国羽如愿四连冠 女单依旧是心病 本报青岛专电(记者 李晖)昨晚,中国队以3比0击败了丹麦队,夺得了2011苏迪曼杯冠军,从而实现了第二个四连冠的辉煌。不过尽管中国队如愿夺取了苏迪曼杯,尽管总教练李永波赛后一直在夸如何如何出色,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女单目前依旧是中国队未了的心病。 本届苏迪曼杯对中国队而言既是实现四连冠的关键一役,同时也是锻炼新人的一次机会。本届苏杯中国队寻求锻炼效果的是混双和女单,但始料未及的是,貌似强大的女单,却出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局面,让中国队教练组陷入了困惑。从小组赛到四强赛,唯一丢分的只有女单。虽然在半决赛中,女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全部五场比赛中,两位人选先后“被迫”出场,这足以证明中国队对现有的两位人选仍琢磨不定。关键的是最后总决赛被选中的汪鑫没有获得出场的机会,使得这种遗憾又多了一层。 蝉联苏迪曼杯已成为过去,对国羽而言如何总结本届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远比庆功卫冕更重要。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