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等于3,复合型团队为中国羽毛球队保驾护航 |
刚刚结束的2012年羽毛球亚锦赛上,许多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赛场周围。70岁的汤仙虎、59岁的戴金彪、前国家队名将刘永、谢中博……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复合型团队,为中国羽毛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保驾护航。 复合型团队是中国运动队中近年来提出的新名词,中国羽毛球队也积极运用这一先进的模式,培养运动员。它包括体能、科研、康复等各方面的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彼此之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复合型团队的构建,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使训练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更多伤病,提高了运动员的成才率。2011年中国羽毛球队包揽了世锦赛5枚金牌,复合型团队的建设效果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备战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再次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驻球队,为运动员进行指导。它包括体能、技战术分析、力量、营养、康复和科研等多方面的专家。相比于4年前,复合型团队的人数更多,达到了35人。而中国队汤尤杯主力阵容只有20人,获得奥运资格的最多也只有17人,这样的配置实现了“一对一”、“人盯人”的计划。 羽毛球传奇教练汤仙虎回归,专门指导林丹。对于恩师的到来,林丹很高兴,“从2007年底到2009年,和汤指导合作,我们拿了非常多的冠军。汤指导要重新看我的比赛录像,制定下一阶段的备战计划,进行更细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戴金彪是国家队技战术分析组的成员,主要负责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他就参与其中。戴金彪表示:“国家队对复合型团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贡献每个人的力量,可以达到1+1等于3或4的效果。” 美国人迈克和北京体育大学体能教研室主任李春雷共同承担起羽毛球队的体能训练工作。迈克从美国带来了一系列新鲜的训练科目。对此,混双选手徐晨坦言,接触到一些新的项目,比较有意思,激发出训练兴趣。而李春雷带来的抖大绳训练,要求变化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姿势进行,女双选手于洋、王晓理训练起来,累并快乐着。 复合型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队伍备战奥运会献计献策。乒羽中心副主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表示,复合型团队集中了各类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羽毛球队进军伦敦把脉,提出宝贵建议。 (搜狐体育) |